再也不需要父母了!哥哥「被欺負想求救」爸媽只忙工作 長大後「不願弟弟受苦」向父親喊話:多陪陪他吧

3.走上極端,做錯事

孩子小的時候,三觀沒有形成,做事沒有底線,父母在身邊可以管教。

有些孩子從小是跟著爺爺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長大的,甚至是四個老人圍繞一個小孩子,寵愛無限,不怎麼管教,有的是想管卻不知道如何管。

Advertisements

北京青年報曾經報道過一篇文章《一個走進少年觀護所的孩子的內心獨白》,採訪化名小奇的孩子,才14歲。

父母離異,爸爸還不讓媽媽來看小奇,然後爸爸出走沒有再回來,留在爺爺那裡。

小奇說,爸媽從來沒有跟他一起過生日。

Advertisements

小奇放棄學業,和周邊同樣遭遇的孩子一起,開始流浪,迷上網咖的電動遊戲。

從宜春到哈爾濱,從哈爾濱再到北京,因偷竊被送進新安少管所。

新安少管所有55人,80%是外地人,因竊盜為主進來。年齡14-16歲,小學文化程度。

這些孩子失足的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是家庭原因,父母不和或者離異,從而導致這些孩子沒有人管教,誤入歧途。

第二個就是家境不好,為了錢財,採取不當手段。

孩子缺少父母陪伴,感受不到關愛,任其野蠻生長,最終有可能誤入歧途。

三、如何高質量的陪伴孩子

Advertisements

現在社會生活壓力大,有很多人是搬起磚,就沒法抱起孩子。

父母在工作上投入過多的經歷,而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在不少人看來是迫不得已,也是理所當然。

畢竟生存壓力更大,沒有物質基礎,不但現在過不好,未來也會受到影響。

在陪伴孩子的時間和頻率沒法保障的情況下,那就珍惜每次的陪伴質量,讓孩子感受父母的愛一點不少。

如何高質量的陪伴孩子,可以思考幾個點,做拋磚引玉。

1、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

Advertisements

離婚人數逐年增長

而離婚數據的背後是一個個家庭的支離破碎,對大人來說,可以重新開始,而對孩子來說,造成的傷害可能需要一輩子去修復。父母重組家庭,雞飛狗跳,就顧不上孩子了。

近日,4歲孩子遭到繼母不當對待,進了加護病房,昏迷不醒。而據爆料,孩子親生父親也對她動手。原生家庭得不到愛,再生家庭又受到這樣的對待。在這樣的環境成長起來的孩子,需要承受多大的痛苦。

去年電影《少年的你》表現的校園問題,而背後卻是一個個缺少父母陪伴關愛的孩子,而這些多是一個不完整的家造成的。

魏萊,家庭條件很好,但父母卻不關心她,爸爸甚至因為考試的事情一年不和她說話。於是到學校聚眾滋事,宣洩心中憤怒。

陳念,和媽媽相依為命,性格內向,把考試當成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面對欺凌一忍再忍。

Advertisements

小北,13歲父母拋棄,流落街頭,逞凶鬥狠,生活沒有希望,進出派出所是家常便飯。


盡量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如果父母不在一起來了,也盡量抽時間陪伴。一起吃個飯,玩孩子喜歡的遊戲,看看電影,聊聊天,過生日,都挺好。

2、珍惜在一起的時間

Advertisements

抓住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專注陪孩子玩耍,聽孩子在學校的所聞所見,這些瞬間做好,也能讓孩子感受父母的愛。

我兒子芝麻22個月,現在經常拉著我或者是媽媽,到客廳裡陪他玩。玩拼圖,推小車,到處塗鴉,還有躲貓貓,每次時間10來分鐘,兒子都很開心。這期間,我和老婆都不碰手機,全身心參與互動。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耶魯女孩培養手記》作者郭力是一個普通的媽媽,把女兒月月培養成一個考上世界名校耶魯大學的出色孩子。郭力在出版社工作,平時是個工作狂,卻把下班時間全部放在孩子身上。


郭力說會盡量抓住和她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並充分利用,讓這每分每秒都變成增進親子感情的有效時間。比如,郭力每天都去送她上學,接她放學,家和學校之間的這段路程就是母女最好的聊天時間。

Advertisements

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女兒在嘰嘰喳喳地說,媽媽聽只是偶爾插一兩句。就在這聽和說的過程中,郭力已基本上把她不在身邊時所發生的方方面面的事都了解清楚了。

孩子所有的情況父母都瞭然於胸,才能夠有的放矢地投他所好,把自己本來就有限的工作之外的精力集中地投放到孩子看重而且感興趣的地方。

3、與孩子共情

父母和孩子之間,天然的處於一種不平等的狀態,讓父母在和孩子相處時不由自主的居高臨下,所以和孩子溝通時,習慣了命令。

孩子小時,可能還有效,孩子越大有了獨立思考能力,逆反的心理就越發強烈。

在和孩子相處時,難免發生一些衝突,這個時候父母需要考慮孩子的感受,孩子願意說出心裡話,才更加信賴父母。

比如,父母叫孩子打掃房間,孩子有情緒,灑了一地的水,就會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笨,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這對孩子的感受是極大的傷害,也許孩子只是想偷懶,卻被冠以笨、無能的標籤。

這個時候,父母應該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和心情,也許孩子是著急著想出去踢球。

那麼可以跟孩子商量:「我知道你的心情,但是如果你認真把房間整理好,用不了十分鐘,就可以出去玩了。

美國著名兒童學家阿黛爾·法伯說過:「永遠都不要低估你的話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力。」

四、陪伴是一種平衡

親子教育是建立在親子關係上的,而良好的親子關係是需要陪伴的,沒有母親餵養和照料,新生兒便無法生存下去。

這就促使嬰兒對母親產生依戀,依戀是人類最初始的也是影響最深遠的一種情感,是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環節,是幾乎一切社會情感發展的基礎。它通常在五六個月至九十個月明顯地表現出來,而在一歲半至兩歲半達到高峰。

陪伴孩子而不是為了控制孩子,而是讓孩子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有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做自己的夢,實現自己的理想。

信任孩子,尊重孩子,這是更高級的精神陪伴。當孩子有獨立精神的時候,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即使父母不在身邊,其內心也是富足充滿力量的。

陪伴孩子是一種平衡,在某個時間點內,做正確的事情,取決於內心,施之於智慧。


參考來源:今日頭條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